原标题: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有什么启示?
陈嘉禾
最近,随着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股价上涨,美国价值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在2008年对比亚迪的一笔投资,暴赚近19倍,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
在2008年10月,比亚迪股份(01211.HK)在香港市场发布公告,巴菲特控股的MidAmerican Energy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了比亚迪股份2.25亿股股份。这里就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能从巴菲特的这笔交易中,学到哪些有用的投资本领。
需要说明的是,在2008年9月24日,香港股票市场的比亚迪股份当时股价为8.03港元,和巴菲特入股的8港元相差无几,因此我们基本可以用这一天作为巴菲特当时入股价的近似参考,用来进行之后复权价格的计算,以便计算比亚迪股份后来复权股价的涨跌幅和估值变动。
从善如流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笔交易应该不是巴菲特本人的决策,而是来自查理·芒格的手笔。芒格曾经对媒体表示,“比亚迪并不是巴菲特所熟悉的公司类型。”
但是,巴菲特听从了芒格的建议,决定作出了这笔投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师的第一个特质:在投资中绝不固执己见,而是哪怕到了七八十岁的年纪,在常人往往已经陷入自己一辈子的习惯中无法自拔时,仍然能做到从善如流、择贤是从。
买得便宜非常重要
现在,中国市场上的许多投资者,说起股票来常常会说:不要买便宜的公司,而是要买贵的公司。因为便宜的公司必然比较差,贵的公司自然有贵的道理。一个公司能跟上潮流才会变得贵,投资就是要跟上潮流,而不要买那些被时代抛弃的便宜货。
尽管这些理论听起来好像头头是道,但是实际上却完全站不住脚。对任何一笔交易,付出更少的价格,永远是价值投资的精髓。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永远是价值投资者战胜市场的法宝。在巴菲特对比亚迪的这笔赚了19倍的投资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
从2008年9月24日到2020年10月29日,比亚迪股份的前复权股价从7.81港元(该前复权股价基本相当于巴菲特当时8港元的买入价),上涨到了156.6港元,股价变为原来的20.1倍。那么,这20.1倍的股价变动中,有多少是从估值变动来的,又有多少是从基本面变动来的呢?
根据Wind资讯数据,在2008年9月24日,比亚迪股份的港股股价,对应的PB(市净率)估值是1.3倍。到了2020年10月29日,同一个股票对应的PB估值是6.3倍,是12年前估值的4.7倍。而用20.1除以4.7,我们可以轻松得到之间对应净资产的变动,是4.3倍。
也就是说,在这笔12年股价上涨到原来20倍的交易中,巴菲特从估值变动上赚到了4.7倍的钱(姑且不论巴菲特实际上没有卖出,这里我们仅以他的账面波动计算),而从基本面变动上赚到了4.3倍的钱,甚至少于估值变动所带来的收益。看到这里,我们还能说,投资的估值不重要吗?
对于一家有着广阔新市场前景、优秀技术和勤奋管理层的新能源公司来说,比亚迪股份在2008年1.3倍PB的交易价格,绝对不能算贵。甚至和今天内地市场上动辄出现的10倍、乃至20倍的PB估值比较,可以算得上是非常便宜。由此,也可以看出巴菲特对买入估值的挑剔。尽管这笔交易主要由芒格所促成,但是可以看到,巴菲特也没有在估值上给出了太大的让步。
其实,从近20年里巴菲特在亚洲所做的几笔交易中,包括买入中国石油H股的股票、买入韩国埔项制铁的股票、买入日本最大的5家贸易公司等等,我们都不难看到“低买、高卖”的投资技巧。对于近千亿美元身家的投资大师来说,买卖的价格和估值都如此重要,我们市场上的投资者,又怎么能得意洋洋地宣称“我们投资不看估值”呢?
绝不追高:
比亚迪曾经是一只怂股
在市场上的许多投资者,往往喜欢追逐热门的股票。如果一个股票过去3个月涨了30%,那么它看起来有点吸引力。如果3个月里涨了50%,那么它值得研究。而如果一个股票在过去半年里涨了200%,那么不少投资者可能想都不用想,就会感受到买入的冲动。
但是,当巴菲特在2008年买入比亚迪股份的时候,比亚迪股份的股票却是一只经典的怂股。当时,这家公司的股价从2007年10月31日的18.09港元,跌到2008年9月24日的7.81港元,跌幅达到57%。(此处为前复权价格,因此2008年9月24日的7.81港元前复权价格,基本相当于当时巴菲特买入的8港元)
在这家公司的股票下跌了57%以后,巴菲特在芒格的建议下,花大手笔买入了这家公司。反过来,看看今天的市场,我们的投资者有多少在那些下跌了一半以上的股票里掘金?又有多少人在追高最近的大热门股?
义在利先:
对短期利润视而不见
对于巴菲特在2008年买入的比亚迪,市场上最大的一个疑惑就是,为什么在2009年的大涨中,他不把比亚迪的股票卖了?
在2009年10月23日,比亚迪股份的股价涨到83.11港元(以2020年10月29日计算的前复权价格),是巴菲特买入价格、即7.81港元前复权价格的10.6倍。彼时,比亚迪的PB估值也飙升到了13.8倍。对于这样一笔一年赚了9倍的交易,为什么巴菲特不卖?
有人也许会说,战略投资往往有限售。但是,根据当时比亚迪的公告,“认购股份于其后销售或出售时,不须面对任何禁售限制或任何其他限制。”这也就是说,巴菲特的股票在当时是并没有限售的。
另一种解释,是巴菲特买得太多了,卖不掉。但是,比亚迪股票在当时的高价持续了整整半年,而从2009年10月23日到2010年4月7日,也就是股价的高位区域里,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成交金额达到502亿港元。对于巴菲特2.25亿股持仓来说,这个成交量足以让他从容地卖掉自己的持仓。
还有一种解释,是巴菲特非常看好比亚迪的未来,即使赚了9倍都不卖。但是,从比亚迪后来的股价走势上,可以看到这种解释其实不太站得住脚。在2009年的股价高点以后,比亚迪股份的价格在之后的11年里一直没有再超过这个价格。直到2020年随着股价一波大涨,股票价格才再创新高。而且,对于任何投资来说,1年赚9倍、公司估值在2009年最高点达到13.8倍PB、107倍PE,都是一个值得卖出的理由。
那么,为什么巴菲特不卖呢?难道他糊涂了?
巴菲特绝对不糊涂,这是一个生于1930年、在资本市场的起起落落里打拼了无数个春秋,从盈亏的血海刀山里走出来的人。我们都能看到的,以及被后来十几年股价证明了的明显的卖出机会,这样一个经验老到的人,不至于看不到。巴菲特没有卖出的唯一可能,来自于他和芒格对投资中的企业家精神的理解。
一方面,对于巴菲特来说,当时他投资比亚迪的投资额大概相当于当时的2.3亿美元。而在200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总资产就达到2000亿美元,巴菲特本人的净资产大概在400亿到500亿美元。也就是说,比亚迪并不是巴菲特的一个大头寸。客观地说,在一个不大的头寸上,贯彻涵盖企业家精神的投资,相对比较容易。如果说巴菲特的总资产在一年内翻了9倍,而他在极度昂贵的估值下还不卖出,相对来说就更难理解。
而另一方面,在巴菲特中后期的投资中,他“伴随企业共同成长”的理念,开始替代早期的“纯粹买卖资产”的理念。在这一理念下,巴菲特提出了许多伴随企业成长的行动纲领,包括“买入以后绝不干涉企业运营”、“做企业最好的陪伴者”、“帮助企业家的商业成长,而不是只赚金融利润”,等等。
在这一伴随着企业家精神的投资宗旨之下,当巴菲特在2008年买入了王传福的比亚迪公司一部分股份以后,他一定是看中了比亚迪这家企业和其中蕴含的企业家精神。(巴菲特在一些场合也表达过类似言论。)客观来说,同时由于这不是一个太大的头寸,因此在面对短期到来的9倍涨幅时,巴菲特选择了商业中共同成长的义,而不是金融投资中的利,也就可以理解了。
卖出这个赚了哪怕9倍的头寸,对巴菲特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对比亚迪来说,却是缺少了一位重量级的财务支持者。在自己的小利和朋友的大义之间,巴菲特选择了义。
在历史上,选择义的商人,绝不止巴菲特一个。在南怀瑾先生非常推崇的韩国历史小说《商道》里,18-19世纪的朝鲜权臣朴宗庆,在宴会上问自己的宾客:“有谁知道,每天进出平壤城崇礼门的,一共有多少个人?”大家众说纷纭,但是没人说得准。后来,一代大商人林尚沃说,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利,一个是害。这些人要不对大人有利,要不有害,仅此而已。
朴宗庆非常满意,便问林尚沃,那你是姓利还是姓害?林尚沃说小人既不姓利,也不姓害,小人姓义。我永远与大人休戚与共,无论利害。由此,林尚沃通过朴宗庆,成为了朝鲜的一代巨商。
在历史上,林尚沃确有其人。而有意思的是,这位毕生贯彻“义在利先”的朝鲜巨商,死时身边只留下20元,其余财产全部捐献给了国家。而巴菲特也承诺要把自己99%的遗产捐献给慈善基金。这两位成功的商人之间,远隔数百年的时空,却又如此相似,实在发人深省。
从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投资中,我们可以学到如此多的价值投资理念。这些理念中,没有一条和今天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追热点、炒估值”相吻合,却给价值投资大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财富。而在获得了这些财富之后,巴菲特却又没有将这些财富用在个人享受上,而是让它们流向真正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事业。
这堂深刻而又鲜活的投资课程,值得我们每个价值投资者认真学习。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