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叶映荷

  当我们在谈论央行数字货币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我们也许在解析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动机,也许在研究顶层设计和底层技术,也许在对比各国的推进进展,也许在思索当下能实现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畅想其未来的价值意义。

  “今天的金融确实不需要(央行)数字货币,但是明天需要,未来需要,成千上万的发展中国家和年轻人需要,我们应该问自己,(央行)数字货币到底要解决未来的什么实际问题?”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如是说。

  根据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给出的最新定义,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

  以未来的眼光看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未来会是何模样?将可能带来怎样的变革?

  市场决定数字人民币未来

  马云认为,思考央行数字货币对于未来的意义不应该从历史上找,不应该从监管角度去找,不应该从研究机构去找,而是从市场去找,从需求去找,从未来去找。

  “这件事事关重大,我们的研究机构不应该是政策机构,政策机构也不能仅仅依赖自己的研究机构。因为数字货币体系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又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解决未来问题的方案。”他说。

  而未来央行不收取发行层的费用,商业银行也不收取客户的兑出兑回费用,对于运营机构和服务机构与商户之间的费用这一问题怎样解决?费用收还是不收?要收的话收多少?

  穆长春的回答是:这个问题要通过市场化机制,由双方以市场化的方式来决定。

  另外,他还指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不是靠行政强制来实现的,而是应该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老百姓需要兑换多少,央行就发行多少。只要老百姓有使用纸钞的需求,人民银行就不会停止纸钞的供应。

  “我个人觉得,在可预见的将来,数字人民币和纸钞将长期并存。”穆长春说。

  他还强调,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公平竞争,确保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市场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涉及到社会的各方各面,从来不是人民银行一家的事,也不是某一个机构能够凭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探索指定运营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其他商业机构的共赢模式

  在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营上,央行数字货币采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运营机构”的双层运营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曾撰文指出,各国现金发行普遍采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模式,中央银行是基础货币的供应者和货币流通的调节者,商业银行进行货币投放、流通和回笼,为公众提供现金存取服务。

  穆长春指出,建设数字人民币的生态,需要探索指定运营机构和其他的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商业机构的合作模式。

  当前,除了指定运营的工农中建国有四大银行外,不断有新的企业和机构宣布参与数字人民币相关业务测试。

  滴滴、京东分别于7月和9月宣布已与数研所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滴滴主要和数研所共同研究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智慧出行领域的场景创新和应用,京东数科与数研所主要共同推动移动基础技术平台、区块链技术平台等研发建设,共同促进数字人民币的移动应用功能创新及线上、线下场景的落地应用,推进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建设。

  另据中国银行保险报4月报道,有业内人士透露,三大运营商,以及蚂蚁金服和腾讯均有相关内容的测试和参与。

  此外,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有望参与到数字人民币应用项目中。9月28日,城银清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城银清算)发布消息称,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数研所)将在数字人民币应用项目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城银清算将为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数字人民币互联互通平台的一点接入服务。

  穆长春强调,要确保数字人民币的广泛可得。在实物现金流通中,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可以面对公众提供人民币的服务,所有的公众都可以方便地获得和使用现钞。

  在厘清责任权利关系的基础上,穆长春认为,可由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的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以及其他的商业机构比如说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向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

  穆长春提到:“兑换服务是由指定的商业银行来做,流通服务是由大家共同完成,具体是由指定的商业银行根据客户信息的识别强度,开立不同类别的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兑换服务。同时,这些银行与其他的商业机构一起提供流通服务,并负责零售环节的管理,包括支付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场景的拓展、市场的推广、系统的开发、业务处理和运维等服务。”

  据他透露,具体的商业模式,央行现在也在和各方一起探讨,因为要保证小银行和小机构的利益不能因为合作而受损,要找出共赢的业务模式或商业模式。

  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可行,可建立货币桥促进不同央行数字货币的互通性

  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和试点项目主要集中在国内小额、高频的零售场景。未来,央行数字货币是否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河北省雄安新区、海南省均于8月表示将探索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应用。其中,雄安新区鼓励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探索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海南省副省长沈丹阳则提到海南将积极争取法定数字货币试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贸易中的应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何东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表示,是否允许央行数字货币在国际上使用是一个政策选择和技术设计方面的问题。一些央行的实验已经证明,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是可行的。

  他认为,如果容易获取央行数字货币且使用方便,那么便可成为有吸引力的周转或媒介货币。例如,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让没有银行账户的外国居民和企业持有该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在全天候运行的点对点系统上转账。因此,其使用可以促使传统的多级代理银行结构变得更加扁平化,缩短了支付链,减少交易时间,增加透明度,并促进货币服务商之间的竞争。因此,跨境支付可能变得更便利、更普惠,尤其是小额汇款人会受益较大。

  而根据IMF研究,数字货币的宏观金融影响仍将取决于接受和使用的程度和方式。从量变到质变的角度而言,央行数字货币不会从质上改变推动货币国际使用的基本经济力量,但从量上可以增强货币替代和货币国际化背后的动因。

  “换句话说,有很多决定国际货币地位的基础因素,如货币和金融政策的公信力、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决策机制的透明度等。央行数字货币只是其中之一。单靠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已有的国际货币使用格局。”何东说。

  何东表示,各国面临的主要政策挑战是:在实现更高效的跨境支付结算的收益的同时,需要思考如何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而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各国央行密切合作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

  对此,要在实现收益、减少风险和降低溢出效应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何东给出的方法是:通过建立货币桥等方式,来促进不同央行数字货币的互通性。对央行数字货币新的功能和特性,需要制定相关标准,并需要各央行的紧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