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研圈
撰文 李姗珊
代糖一般指低热量的甜味剂,包括人工代糖和天然代糖。常见的代糖包括糖精(saccharin)、三氯蔗糖(sucralose)、阿斯巴甜(aspartame)以及甜菊糖等。由于添加糖类的食品一般带着数目惊人的卡路里标签,食品工业纷纷选择在产品中添加代糖以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尽管代糖可能降低了热量的摄入,但食用代糖是否能够影响体重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此外,近来一些研究发现,长期食用添加代糖的饮料或许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吃代糖不一定能减重
2018 年,美国心脏协会曾经发布健康建议,推荐依赖含糖饮料的人群将添加代糖的饮料作为戒糖期间的替代品[1]。建议中表示,代糖饮料可能显著降低能量摄入,从而帮助人们减轻体重。然而,心脏协会也指出,如今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展示该举措的有效性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尽管各类宣传“低卡/0 卡”的代糖添加饮料已经在市场中活跃了十余年,这类饮料的减重效果仍然迷雾重重。
今年 8 月,一项发布于《美国心脏协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研究为该建议提供了一定的支持[2]。该团队招募了 203 个习惯每天至少喝一次含糖饮料的体重正常成年人,并把他们分成了三组:一组改喝代糖饮料、一组改喝无糖饮料,而剩下一组继续他们之前的习惯。研究者经过一年的跟踪观察,发现三个组别在体重变化上没有显著差异。
图片来源:Flickr
不过,改喝代糖饮料对于一个特定群体——腹型肥胖(abdominal obesity)人群有显著效果。当研究者对比改喝代糖饮料与含糖饮料的两组腹型肥胖人群时,发现代糖饮料能显著减缓他们的体重增长:代糖饮料组的体重在一年间平均增长约 0.5 千克,但继续喝含糖饮料的受试者体重平均增长了 4.4 千克左右。研究作者之一 David Ludwig 推测,喝代糖饮料的措施只对腹型肥胖人群有显著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这部分人群通常分泌更多胰岛素:当人们摄入糖分时,机体会释放胰岛素,敦促肝、脂肪和骨骼肌组织吸收糖分,将其转化为糖原或脂肪。腹型肥胖人群分泌更多胰岛素,或许能让他们对糖类的转化更为敏感,转化出的脂肪也就更多,“而体脂较低的人对糖分转换没有那么敏感”,Ludwig 指出。
这项研究为代糖加上了一分——或许它能帮助部分人群抑制体重增长。然而,不同种类的代糖对体重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去年,普渡大学的团队在 123 个超重/肥胖人群中对比了含糖饮料与代糖饮料对体重的影响[3],结果发现,虽然食用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及一种甜菊糖的受试者体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食用蔗糖与糖精(一种代糖)的受试者在三个月后出现了显著的体重增长,这表明,尽管糖精是一种“低卡”的代糖,长期食用仍可导致体重增长。
改变代谢功能
尽管我们还不清楚宣称低热量的代糖是否能够导致增重,一系列研究表明,甜度比普通糖类高百倍的代糖可能不止激活了我们的味蕾。
由于大部分代糖穿过人类消化道而不被消化,它们能够直接接触到肠道菌群。2014 年,《自然》(Nature)发表了首个将人工代糖与代谢疾病相联系的研究[4]。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发现 ,喂食了 1 周糖精(saccharin)、三氯蔗糖(sucralose)以及阿斯巴甜(aspartame)等人工代糖的小鼠,不仅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还表现出了葡萄糖耐受不良。
连续 7 天摄入人工代糖的小鼠出现了葡萄糖耐受不良。图片来源:sweetmatterphysicist
为了探究糖精是否是小鼠出现葡萄糖耐受不良的罪魁祸首,研究人员们在添加糖精的培养皿中培养了没有食用过糖精的小鼠粪便菌群,9 天后移植到至没有食用糖精小鼠的肠道中,发现这部分小鼠也表现出了葡萄糖耐受力降低。这表明摄入人工代糖导致小鼠肠道菌群的功能发生了改变。
在添加糖精的培养皿中培养的肠道菌群能够导致小鼠表现出葡萄糖耐受不良。图片来源:sweetmatterphysicist
代糖还不只会对实验室小鼠的代谢功能造成改变。有研究显示,食用三氯蔗糖可能导致人类受试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产生葡萄糖耐受不良。而这种影响在健康[5]与肥胖[6]人群中都可能出现。
心血管疾病隐患
除此之外,近来一项新研究显示,长期食用代糖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本周一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SCC)上发布的一篇研究通讯显示,与饮用含糖饮料相似,引用代糖饮料也可能带来心血管疾病隐患[7]。
这项来自于北巴黎索邦大学(原巴黎第十三大学)的研究分析了自 2009 年到 2019 年间 104,760 人的饮品消费习惯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招募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 42.9 岁,平均 BMI 指标为 23.7(据NHS,健康成年人的 BMI 指数范围为 18.5 - 24.9 [8])。
参加这项研究的受试者自加入开始,需要每隔 6 个月在线上填报 2-3 张 24 小时内的饮食记录表。他们所填报的饮料分为含糖量大于 5% 的含糖饮料(如软饮、糖浆、果汁和水果饮料)、添加代糖的代糖饮料以及不添加糖类的饮料。团队还记录了这些受试者的心血管疾病首发病例,团队关注的疾病包括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员们通过医疗记录确认了受试者们在 2009 年到 2019 年间上述心血管疾病首发率,并将这些数据与国家健康保险数据库(SNIRAM)和法国国家死亡登记数据库(CépiDC)进行了比对。
研究发现,不论是经常摄入含糖饮料还是代糖饮料,心血管疾病的首次发病率风险都要比不喝糖类饮料的高:相比不喝饮料的人,经常喝含糖饮料(平均每天摄入 185 毫升) 的受试者有 20% 的几率更可能患上心血管类疾病,而经常喝代糖饮料的人(平均每天摄入 176 毫升)有 32% 的几率更可能患病。
图片来源:Flickr
尽管该研究的数据庞大,一些研究者认为我们应当谨慎解读研究结果:首先,该实验对于所有的代糖一概而论,没有单独探讨哪个种类的代糖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此外,该研究没有统计受试者从其他渠道摄入了多少糖类,这可能也对实验结果造成了影响。研究也表示,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糖分摄入与心血管发病率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上千年以来,人类都生活在糖分紧缺的社会中,糖类由此逐渐成为了肌体用于调节血糖水平的信号之一。因此,即便代糖是普通糖类的低卡替代品,我们仍然应该对其保持节制。就如同来自伊利诺伊香槟大学的营养学研究者 Marta Yanina Pepino 所建议的,我们应该把糖类摄入当作是生活中偶尔的消遣,而非一种常态。“人们应适量摄取糖分,无论它的卡路里多少。”